欢迎光临武训教育基金会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丹 心 兴 学 桑 梓 情

发布时间:2015-06-26 00:00:00 人气: 来源:jiuzhan

——革命老人李荫川捐资兴学侧记李书洞 去北京拜会为家乡捐资兴学的李荫川老人是多年的夙愿,今年端午节终于成行。李荫川老人是我同村的祖辈,今年93岁高龄,1941年入党,是冠县李辛村党支部的创建者和冠县早期党组织的重要成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为家乡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建国前夕作为工作队成员,受命参加北平接管,先后任北平市14区工商科长,北京市崇文门前门大街商业管理处党委书记,东城区交通运输公司党委书记。老人无论在工作期间、还是在离休之后始终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老人的故乡冠县贾镇李辛村原有一处始建于1957年的学校,学校先后经历了村小、联小、联中几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由于教育资源整合,学校重新变成村办小学;到20世纪初,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校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危险。村党支部的几位负责人不忍让这处历史悠久的学校在自己任内被撤掉,所以到北京找老人求助,想利用老人的关系,争取到“希望工程”项目。当时老人已年逾八旬,为了家乡孩子能就近上学,依然不辞辛劳、多方奔走,争取项目。不巧的是,当时团中央“希望工程”的扶持重点已经转向西部地区,东部省份不再安排项目。所以经过近两年的奔走,毫无结果。看到家乡干部们失望的神情,老人想到用个人的力量支持家乡教育发展。于是2004年的一天,李荫川老人和爱人李师魁(曾任北京市朝阳区妇联主任)召开了家庭会议,他们对孩子们说:我们两个每月都有离休金,生病有公费医疗,目前身体情况尚可,暂时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你们也各有各的事业家庭,不需要我们再操心了,所以我们想把自己这些年积攒的一些钱款捐给家乡建学校,请支持我们完成心愿。孩子们被他们报效桑梓的情怀所感动,一致表示支持他们的想法。 2005年,两位8旬老人回到家乡,向村里捐献了多年靠省吃俭用积攒下的20万元离休金,新建了20间校舍,让村里的孩子们重新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由于李荫川、李师魁两位老人的无私捐助这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得以存续。 新校建成后,李荫川老人每年都要几次打电话过问学校的发展情况,对学校的每一点发展和进步老人都十分关切,对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的支持还一再表示感谢。2015年清明节老人回家祭祖,虽年事已高、重病缠身、身体羸弱,依然到学校去看望了老师和孩子们。这次在北京见到老人,他身体大不如前,住所还是离休前的老式多层楼房,家里使用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旧家具。老人坐在老式沙发里,身体瘦弱、面容憔悴、步履维艰。经过询问才知道李师魁老人已于去年年底因病辞世,想来这对相濡以沫的革命夫妻阴阳两隔对老人的精神打击一定很大。但老人思路非常清晰,对学校依旧十分关心,一再打听学校的发展情况,探问学校的发展前景。当我介绍到今年县里计划投资为学校新建一栋教学楼的时候,老人非常高兴,连声说感谢县里对我们村学校的支持,并嘱咐我多关心这所学校。 离开老人的住所,我心潮起伏。一位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革命老人,在耄耋之年,应该颐养天年、享受生活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积蓄用来换大房子、新家具,过世俗人眼中的好生活,而是粗茶淡饭、节衣缩食,毅然捐助家乡教育事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这应该有孟子在冠县留下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千古名句的文化浸凐,有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精神传承,更有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精神追求。李荫川老人身材瘦小但精神富足、心底坦荡,有责任、有担当。和那些信仰淡薄,宗旨淡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贪污腐化的人相比,他的形象崇高而伟大,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他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实践“三严三实”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景仰! 李荫川老人捐资20万元,建设的两排教室。 李荫川老人今年清明节回家,在李辛村小学校门前留影。 李荫川老人免冠照。

上一篇:山东省武训教育基金会受邀参加“首届华夏慈善教育论坛”

下一篇:许公绥、冯月亭、孟庆华到桑阿镇贵宾学校视察工作